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银川站长网 (https://www.0951zz.com/)- 云通信、基础存储、云上网络、机器学习、视觉智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真空双折射是证实了 无中生有 还是光子有自旋磁矩

发布时间:2023-08-09 09:46:1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丹麦的Rasmus Bartholin在1669 年首次描述了光的两度分裂,他观察到方解石是一种具有最强双折射的晶体。 然而,直到19世纪,奥古斯丁·菲涅尔才描述了极化现象,把光作为横向极化中的场分量(垂直于波矢的方向

丹麦的Rasmus Bartholin在1669 年首次描述了光的两度分裂,他观察到方解石是一种具有最强双折射的晶体。 然而,直到19世纪,奥古斯丁·菲涅尔才描述了极化现象,把光作为横向极化中的场分量(垂直于波矢的方向)的波来理解。

这种解释认为,光是电磁波,这种波是由相互垂直的电矢量E波和磁矢量H波组成,并沿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以恒速c运动,这说明光波也具有电和磁二种物理属性。

实验表明,产生光作用和感官作用的是光波中的电矢量E,所以我们在讨论光作用时,只考虑电矢量E的振动就可以了,E就被定义为光矢量,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光的偏振性体现的就是光电矢量方向的一致性。

“真空双折射”是在100年前由量子理论提出的,刚提出不久,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和汉斯·海因里希·欧拉便对真空双折射效应做出了预测,他们提出,强大的磁场可能会改变恒星周围真空的特性,由此会导致摄像头光线发出的光穿过镜面时会发生视觉偏差过大的现象。

但对于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INAF)和波兰绿山城大学的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了这种真空双折射现象,目前物理学家们不是从电磁波极化理论给出解释,而是从量子力学“真空涨落”理论方面给予解释的,他们认为:量子电力学(简称QUE)是描述光子与带电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该理论指出,太空真空中充满了虚粒子,随时会出现或消失,但这些虚粒子可以在强大的外磁场作用下转变成实粒子,即形成e式光子运动……

这种解释也可以看作是“光是粒子”的解释,但这种粒子不是实光子,而是人们永远无法看到和测到的“虚光子”。因此,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实际上,光子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本质是一种光子,只不过在物理学上被称为光子。

(编辑:银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