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内部空空如也 为何我们看到的物体却是实实在在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一切都由原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原子内部几乎都是空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有着巨大的距离,就像足球场中央的一个豆子和看台上的一粒灰尘那样。 后来,波尔对卢瑟福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他引入了量子理论的概念,认为电子只能存在于一些特定的能级上,而不能随意地改变能量。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电子不会掉进原子核或者辐射能量了。 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由一些带有能量的粒子——光子组成。当光子遇到物质时,会发生三种可能的情况: 光子被物质中的电子吸收,使得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样物质就吸收了光的能量。 光子被物质中的电子反射,使得电子保持在原来的能级,这样物质就没有吸收也没有释放光的能量。 光子被物质中的电子折射,使得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这样物质就释放了光的能量。 这三种情况都会改变光的方向或者颜色,使得我们看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色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光子都会被物质中的电子吸收、反射或者折射,有些光子可能会直接穿过物质而不受影响。这取决于光子的能量和物质中电子的能量。 如果光子的能量刚好等于物质中电子的能级差,那么光子就很容易被电子吸收,这样物质就不透明。比如,我们看到的红色物体就是因为它吸收了除了红色之外的所有颜色的光,而反射了一部分红色的光。 如果光子的能量和物质中电子的能级差没有匹配,那么光子就很难被电子吸收,这样物质就透明。比如,我们看到的玻璃就是因为它对可见光几乎没有吸收,而让可见光直接穿过。所以,光子不能透明,只能是电子透明。但是,如果光子的质量足够大,那么它就可以穿过物质,让物质变得透明。 (编辑:银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