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候可以用上量子计算机
每当新款智能手机或者家用计算机发布时,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性能以及散热问题。可能我们并不清楚电子设备的CPU内部具体的计算架构,但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CPU运算能力的提升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的巨大改变。 实际上,小到我们中学时期经常使用的科学计算器,大到现在日常办公必备的笔记本电脑,这些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都可以统称为电子计算机。那么,在经典计算机的基础上,有没有更快、更强的计算机呢? 然而,随着生活和工作中数据处理任务的不断增加,电子设备上CPU单一核心的运算能力往往很难达到需求,这时候我们可以在CPU上集成多个运算核心,从而保证多个核心可以同时独立地处理数据任务。现在常见的商用计算机一般是采用8核CPU,甚至某些用以处理大型计算任务的工作站会拥有16核CPU。 但即使这样高性能的计算机也难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计算需求,以我们常见的天气预报为例,计算机需要将特定区域的大气层离散成网格进行数值模拟,而如果要达到对未来3天的准确度达到90%以上的气象预测,则需要高达百亿量级的浮点运算,如果用普通商用计算机来计算的话,因此需要耗时至少十天半个月。 此外,大数据中心支持下的城市智能交通和在线云端计算都需要指数量级的数据处理能力,于是,人们开始着手将高达数百万的CPU互联起来协同工作,从而建造能够并行计算的“超级计算机”。这就是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cpu的性能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cpu的性能越高,就越有可能实现并行计算。 (编辑:银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