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银川站长网 (https://www.0951zz.com/)- 云通信、基础存储、云上网络、机器学习、视觉智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卫星遥感的局限性和能力界限

发布时间:2023-09-18 09:43:0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自从1960年成功启动了首个试验性天气监测人造卫星TIROS - 1,以及 1972年成功推出首个民用地表观测卫星 'Landsat - 1' 开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卫星遥感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观测/测量地球表面的技术手段之一

自从1960年成功启动了首个试验性天气监测人造卫星TIROS - 1,以及 1972年成功推出首个民用地表观测卫星 'Landsat - 1' 开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卫星遥感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观测/测量地球表面的技术手段之一。

卫星遥感广泛应用于“农林水土城环灾、科教通测、卫星公安”各个领域,而且不断向新领域开拓。但是我想大家都碰到过,有时候卫星遥感被有意无意地过分吹嘘到让一些人感觉它是灵丹妙药的地步,这是不对的。卫星遥感可以解决涉及地表监测的任何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卫星遥感有其明显的优势,但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也是有局限的。严格说来,对不同的卫星传感器和针对不同的应用问题,局限是不一样的。卫星遥感的局限主要有4方面,当然现在考虑或列入的局限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会被突破。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和辐射)限制导致无法获取小尺度或细微的特征及变化。遥感卫星可以连续对地表进行重复观测,但是“连续”一般是以天计,大多数遥感卫星在近地轨道,快速飞行中对地观测成像是一瞬间(小于1秒),不是像地面摄像头这样可以盯着一个目标连续不断的拍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对一个目标区域凝视成像,但离地球太远,空间分辨率较低),对于很多需求来说现有的卫星遥感的光学拍摄还是比较的稀疏的,摄像头时间分辨率肯定是远远不够。

遥感数据的4个分辨率指标无法兼得,存在折衷取舍的限制。同一个卫星传感器要在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等等进行取舍,分辨率往往无法同时“双”高或“多”高。因此,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必须具备多种定位功能,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编辑:银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